家長教育|中學家長教育課程架構 倡鼓勵子女參與國安活動、日常展和諧美德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5/28 18:25

最後更新: 2024/05/28 20:57

分享:

分享:

教育局指,家長在促進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上擔當「非常重要角色」。(資料圖片)

教育局今日(28日)公布「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中學版,在「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章節中形容,家長在促進子女的國民身份認同上擔當「非常重要角色」,家長應了解學校如何推展國民教育、參與學校舉辦的家長教育活動,並鼓勵子女參與內地交流活動,透過家校合作提升中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教育局前年委託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制訂中學課程架構,作為幼、小課程架構的延續,並聚焦支援青少年發展需要,目標裝備中學生家長所需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以支援子女全面發展及步入成年期。當局鼓勵學校及家教會等機構設計和推行家長教育課程或活動時參考。

範疇對家長建議節錄
1. 認識青少年發展與子女在家中各盡其職,分擔不同家務,讓子女了解不同人的責任
2. 促進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的發展與子女合力找出自殘導火線,記錄及寫下引發原因、想法、痛苦情緒,協助應對困難及壓力
3. 促進家長身心健康每日列出至少3項欣賞自己並對自己表現體恤的事情,照顧好自己情緒、理智及有效處理問題,起正面示範作用
4. 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了解學校如何推展國民教育,支援子女日常生活中學習國教
參與學校舉辦的家長教育活動,與學校合作提升子女國安意識
鼓勵子女參與學校舉辦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活動,透過真實生活和有趣活動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及民族自豪感
與背景不同的親友交談互動時,展現「和諧」美德,讓子女學習尊重背景不同的朋輩
來源︰教育局《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中學)》

架構共設4個核心範疇,其中在「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範疇,指家長可作為榜樣,協助子女塑造自我身份認同並培育美德,包括參與學校舉辦的家長教育活動,與學校合作提升子女的國安意識;亦可鼓勵子女參與學校舉辦憲法、基本法及國安相關活動,例如講座、徵文比賽、本地參觀及內地交流計劃等,在真實生活中學習維護國安重要性;學校則可舉辦更多長家長講座及工作坊,令家長進一步了解國民教育及國安教育,明白自身促進子女發展國民身份認同上所擔當角色,令他們「日後能長大成為對國家發展及繁榮有貢獻的人」。

該範疇亦提到,「香港作為國家一部分,其價值觀教育應立根於中華文化」,引用《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的美德,建議當家長與背景不同的親友交談互動時,應展現出「和諧」美德,從而讓子女學習尊重背景不同的朋輩,如非華語同學;整體應家校合作培養青少年「兼顧社會大眾共同福祉」的價值觀,並鼓勵他們真誠付出,「致力為社區及祖國作出貢獻以帶來正面影響」。

另於「促進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的發展」範疇,架構指家長在保護子女精神健康方面扮演「守門人」關鍵角色,除獲取常見精神健康徵狀知識外,應與子女建立信任及支持關係,讓他們敞開心扉,並應細心詢問及專注聆聽子女經歷、感受及想法,引導他們調整及應對壓力,避免作出負面或批判性回應,以免令親子關係及子女精神狀況惡化。當意識到子女出現自殺警號時,不應輕視有關信號或獨自承擔,應立刻尋求學校教師及社工支援,甚至當懷疑子女有自殺念頭時,應尋求緊急醫療協助。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  【職場智慧求生術】